• 【聚焦专业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 日期 : 2011-05-24    

    【聚焦专业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编者按:

     

        本期“今视点”栏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巡礼系列报道将目光投向管理工程系,带你走进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希望他们的建设实践经验能够给大家以启示。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巡礼之二:


    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积得跬步,至以千里,厚积博发,无往不胜。通过三年的建设,我院管理工程系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已经发挥着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提升了全系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师职教能力和水平。

     

        建设期间,管理工程系获省级成果9项,包括教学团队2个、精品课程2门、精品专业1个、教学成果奖励2项、省级精品教材2本;建成了7门优质核心课程、6门骨干课程,完成15门课程课件建设,完成了近百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7门;以副主编以上参与出版的教材27部,其中物流专业及其专业群15部,发表的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近20篇,教研科研以及获奖项目30余项;连续三年获学院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学院先进集体。

     

    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夯实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基础环节,是专业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的依据,通过课程建设全面促进了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中,以“5基于”和 “5提高”的原则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新突破。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提高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基于职业能力制定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岗位任务选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基于行动导向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校企合作实施多元考核,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形成了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框架。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新目标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探索和践行了“三岗轮换 四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岗轮换”是按照国际物流的主要岗位国际货代、场站管理和仓储配送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校内外的实习实训,使学生具备直接就业的能力;“四层递进”是按照物流人才成长的规律,以“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岗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为主线,分成四个阶段层级递进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确保学生成为具备专业岗位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物流管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准确定位、教学模式的适时更新、教学过程的合理调整、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在三年过程中,以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岗位专业技能为主线,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不但能够操作和使用物流行业中的各种设备和技术,而且能胜任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职业生涯中有上升和发展的空间。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合作伙伴,大连怡亚通国际物流、TNT大连公司、大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大新华物流有限公司等知名大公司,纷纷向毕业生伸出了橄榄枝,众多企业在相关专业设立奖学金,吸引毕业生。

     

    三、打造一流教学团队,提升核心竞争力

     

        1、利用各种培训,提升了专任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

     

        利用各种途径对专任教师进行培养,主要形式包括:国外培训、国内培训、顶岗挂职、参加行业培训、主持各种建设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大赛等,提升教师的职教能力。在本系教师中,有9人次参加国外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每个教师参加教学方法和高职教学理念培训三次以上;主要课程的负责教师都建立了本课程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从客观上促进了与企业、行业的接触,实现了教师和企业合作共建课程的目标。

     

        2、建成了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现在教师团队中有专任教师18人,有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12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全部具备了双师素质,其中,获高级职业资格的18人次、省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兼职教师50多人,兼职教师队伍中有参与过中国第一个汽车物流规划的高级工程师1人、集装箱以及堆场方面的专家5人、国际验箱师1人(全国只有1000人左右)、国际信息管理的安全师1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实现了“优中选优”的目标。

     

        发表论文、出版教材、承担科研教研课题数量和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供行业企业培训教师逐年增多,首次承担了横向课题两项。

     

    四、建设一流实习实训条件,培育高技能人才

     

        以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为核心,优化校内实训条件,探索与企业合作新途径,为培育高技能人才服务。

     

        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围绕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校内实训条件建设突出“四个”方面,实现了领先同类院校的愿景。

     

        第一、充分体现“技术”的内涵,满足学生基本认知和操作实训

     

        建成的物流实训室,涵盖了目前物流业所使用的技术,包括自动立体库、条码技术、自动分拣技术、GPSGIS 等技术,在实训室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真实地感受现代技术对物流行业的巨大影响。

     

        第二、系统和硬件整合、高仿真模拟,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技能

     

        新建的国际货代与报关实训室、国际物流运营等实训室,通过高仿真的物流信息系统,以真实的业务流程和场景为基础,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角色进入系统,完成具体任务,完成实训过程,动态实现完整意义的仿真,再现物流场景。这种高仿真的模拟实训室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技能的掌握和物流理念的形成。

     

        第三、建设符合专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实训室

     

        实训条件建设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构建了以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岗位能力、专业综合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立体化实训室。

     

        第四、实训室内涵建设突出体现素质教育

     

        在实训室的内涵建设中,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内涵建设主要包括制度的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制度建设包括了两个层面:学院层面和系层面的实训室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实训室建设的介绍、实训室的成长历程、物流的各种流程、与实训室实训项目相关的企业以及业务特点、物流从业人员的感言以及毕业生的感言等,对学生了解物流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职业成长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需要。

     

        “大商班”订单培养模式,与大商集团合作办学,校企共同开发培养计划和实施教学管理,使学生充分了解了物流活动的服务对象、服务过程及服务内容,与职业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校内实训基地产业化,把企业真实业务引进学校,与大连“TNT—天地华宇”公司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协议,以公司的实际业务内容为载体,在公司业务人员的辅导、培训、带领及帮助下,学生以校内实训室为基地,在业余时间里,以公司员工的身份,针对我院的学生以及附近的社区居民,办理快递业务,从业务的收入中,提取相应的部分,作为学生的报酬。学生以真实的业务见习验证在运输、理货、仓储配送领域里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和学习程度,快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岗位技能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连续三年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物流专业参加省级以上的技能大赛连续多年进入到比赛的前三名,获得了喜人的成果。

                                       
    /宣传部 余淼 责任编辑 任秋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