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专业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 日期 : 2011-03-24    

    【聚焦专业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编者按:
        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专业而不是学科,牢固树立专业建设的核心地位,以科学、务实、创新的精神抓住专业建设就抓住了学院发展的根本和关键。关于“专业建设”的道路究竟怎么走,可能一时谁也说不出一个完整的答案。从今天起,我们将在新闻网开设【聚焦专业建设】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将目光投向我院国家示范院校7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希望他们的建设实践经验能够给大家以启示。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巡礼之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素质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特别是系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再学习能力增强了”,这是今年许多用人单位对电气与电子工程技术系应用电子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普遍评价。该系主任殷建国告诉记者:“今年用人单位提供的用工岗位是毕业生总数的3倍,除固特异、奥托、大冷、大连港等以往有合作的企业外,大连辽无二集团、北良公司、奇瑞汽车等也向我们抛出橄榄枝。”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4部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已全部出版、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6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7项社会服务项目、95%的就业率、90%的毕业生满意率,91名毕业生进入英特尔工作、1000余人次英特尔、固特异和奥镁等企业员工的培训、10所省内外院校50余人次参观学习……,这一系列数字充分展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年示范院校建设所取得的骄人成就。

    实施“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学生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的转变

        上学期末,电气与电子工程技术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08级学生赴大连日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根据“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次实习是学生第五学期的校外生产性实训。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技能训练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校内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三种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企业的生产活动,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已掌握技能的熟练度,实现从“初学者”到“熟练者”的转变,并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提前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职业素质,提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促进其校内学习和实训的主动性和效果,为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提供保障。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来回“滚来滚去”,学以致用的问题解决了,专业与岗位对接了,就业竞争力也就上去了。实习归来,2008级学生小王表示,在日佳电子实习的这一个周,熟悉了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感觉自己所学知识与就业岗位结合得更加紧密了,并初步了解了企业文化,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构建以电子产品生产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系统化培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充分总结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基于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维护、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岗位的职业能力,通过专家论证,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能力,以此为基础应用电子专业构建了以电子产品生产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开发步骤,以学习情境为载体,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充分考虑到教学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工作要素组织教学任务和内容,并按照职业成长的规律,依据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序化,转化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形成了一套以学习领域课程结构为特征、注重职业素质培养、突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发了16门课程教学标准。

        通过示范建设,校企合作完成了《电子线路分析与实践》、《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微控制器技术应用》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考核方案》的制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核心课程的教材《电子技术与实践》(刘淑英主编)、《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孟祥忠主编)、《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李宗宝主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项目式教程》(邹显圣主编)均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出版,并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教学采用;完成了4门课程的电子课件制作与应用、资源库建设等工作;先后有《传感器与检测》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电子线路制图与制版》等6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依托国际化合作,走出去,请进来
    建设专兼结合、高水平、国际化的双师教学团队

        英特尔资助11名教师接受了《集成电路封装》、《晶圆制造》MATACMaricopa Advance Technology Education Center)课程体系培训;固特异资助2名教师赴美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学院组织专业带头人和9名教师赴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行职业能力培训等;5名教师参加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技术培训;6名教师深入英特尔大连有限公司、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走出国门,学习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了其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推动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教师走进企业,学习和了解国际知名企业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运行机制以及生产过程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结构、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为地区人才培养服务。

        由英特尔半导体有限公司将美国MATEC课程体系引进学院,搭建国际化教育培训平台;聘请合作的英特尔半导体有限公司、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和国际化培训师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将国外先进教育教学资源请进来,将国际化企业的专家请进来,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课程开发,而且构建了一只专兼结合、高水平、国际化的双师教学团队。

        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现有教师28人,有境外培训经历的9人,占教师总数的32%,有境内培训经历的22人,占教师人数的78.5%;有企业工作、培训经历15人,占教师人数的53.6%,双师比例90%以上。

    全方位校企合作迈向纵深
    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

        吸引企业,特别是引领专业技术发展的国际高端企业实质性介入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训场所。

        去年,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固特异培训中心在我院成立,固特异公司提供总值1100万元教学设备在学院设立培训中心,对固特异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工作。近一年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马玉国、杜中一、孙立坤和王久强作为企业特聘培训师已经为固特异培训了5期百余名员工。也是在去年,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英特尔ESAP课程培训中心成立,将英特尔先进的微电子设备技能培训项目整体引入我院,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英特尔公司专业的技术培训。

        目前,应用电子专业拥有2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比建设前增加一半,车间按照企业生产规模设立,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工厂化。走进电子产品生产实训车间,感觉就像走进了电子产品的生产车间。车间分成了线路板的制造、线路板的焊接两大功能区,设立了制造、焊接、检测等工作岗位,醒目位置悬挂着生产工艺挂板、设备操作规程。车间引进企业产品充实实训教学内容。就在记者将要结束采访时,大连鑫岳达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登门拜访,希望与学院合作,将企业电气控制柜安装生产项目纳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训。

        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建的原则,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经与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英特尔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签署了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不仅确保了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就业以及教师的下厂锻炼,而且实现了学院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专业教师董春利被英特尔大连有限公司聘为“访问学者”,自去年6月进入英特尔,至今一直为企业进行ESAP课程培训;校企合作科研课题—“ESAP课程体系开发”正在顺利进行中。
                                   

    /宣传部 任秋霏 责任编辑 余淼